疫情防控期间,很多孩子宅在家里,吃得多动得少,问题也来了。据首都儿科研究所临床数据,该院一年来心血管内科患者总体数量比疫情前增长了约20%,去年6月至今门诊初诊及随访病人14951例,病房共收治939例患儿。
病例1
一查发现孩子血管随时会破裂
从去年6月到现在,儿研所心血管内科主任石琳有一个特别明显的感受:高血压患儿增多了。
之前,儿研所心内科收治的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先心病、心衰等急症患儿,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心内科号源吃紧,“来门诊加号的家长一下多了起来”。科室临时扩大了门诊量,医生加班加点。
这些孩子往往都有几个共同点:体形偏胖挺着个大肚腩;总觉得头晕头疼;食欲旺盛,红烧肉、炸鸡腿是最大的爱好;状态懒散,喜欢躺着不想动。一问原因,大多数是因为疫情期间停学在家,吃得多运动量又少,加上作息不规律,体重增长过快。
看到这样的孩子,石琳基本上都有一个判断,很可能就是一个高血压患儿。有一个患儿让石琳印象深刻。孩子因为总抱怨头痛,被家长带来做检查,一测血压,收缩压已高达200毫米汞柱!情况紧急,血管随时有破裂风险,石琳赶紧联系床位让孩子住院。这时,家长还满不在乎,“这孩子,就是不想学习,所以才想歪招,鬼点子多着呢。”对此,石琳很是无奈。
石琳提醒,头晕、头疼、短时间内长胖、情绪比较烦躁的孩子,一定要及时来医院做检查测量血压,特别是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家庭,需要更加留意。
病例2
宅家里3个月胖了六七十斤
12岁的大林是一位高血压患儿。身高1.77米的他,体重却有100公斤。去年8月18日,因为头疼频频发作,妈妈韩女士带着他来到儿研所心内科就诊。检查结果显示:原发性高血压2级,同时伴有肾脏损害、脂肪肝、高尿酸血症、高胰岛素血症。
孩子怎么得了高血压?原来,韩女士在一家超市上班,每天两班倒,丈夫也总出差。疫情期间,课堂挪到了家里,孩子基本上就成了没人管的状态。每天上班前,韩女士会把早餐、午餐一起做好。为了鼓励孩子能自觉学习,她又留了一些零食在家。渐渐地,她感觉到孩子的生活习惯有了一些变化:之前孩子爱吃素食,现在一次能吃三四个鸡腿儿;吃完饭就犯困,躺在床上睡觉;总嫌饭菜没味道,吃饭时喜欢把汤汁倒进米饭里,还喜欢吃番茄酱、辣椒酱等调味品,偷偷买零食和甜饮料……眼看着孩子胖起来,韩女士心里着急。后来,学校常规体检发现了问题,孩子血压偏高。
不知不觉间,孩子3个月已经长了六七十斤。“真是看着他变胖的,真后悔没有好好管一管。”拿着检查单,韩女士追悔莫及。
应对
定制专属运动饮食处方
住院近半个月,大林的血压终于稳定了下来,但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。见到石琳,大林妈妈惴惴不安,“这降压药,是不是这辈子就不能停了?”
对此,石琳给出了否定的答复,孩子与成人不同,有些疾病只要及时调整生活方式,其实是可逆的。“孩子患上慢病,治疗只是一个开始,对日常生活方式的跟踪管理才是更重要的。”
看着这么多出院即将回归家庭的高血压患儿,心内科专家们也很着急。如何帮助家长更专业地调整生活方式?科室决定,对患儿一对一“进群管理”,医生们化身健身教练和营养师,为每名患儿制定专属的运动处方和饮食处方,督促孩子落实。
进群前,心内科团队和临床营养科团队对大林的性别、年龄、体重、体重指数、血压升高程度及运动心肺测试等多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,大林拿到了自己的“低盐低脂饮食加有氧运动”处方。
处方中,每天吃多少主食、瘦肉,喝多少低脂奶,需要多少蔬果、油、盐等全都有了量化标准,还对进食总量、进食顺序、烹调方法进行标注。“对于肥胖儿童,应当严格限制总热量的摄入,同时限制鸡蛋黄、动物内脏、贝类等高胆固醇食物,”儿研所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刘杨介绍,“腌制品如广味香肠,油炸食品如炸鸡腿、比萨等都是高盐食物,也建议尽量少吃。”
运动处方里则制定了每周至少3次、每次最少20分钟到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的规划,其中不仅有走路、跑步、骑车、跳舞、游泳等有氧运动,还有引体向上、仰卧起坐、抬腿、伸腿等力量运动。刘杨解释,对于血压已经平稳的孩子,每周两三次的有氧运动就能达到稳定血压的目标,但运动需要达到一定强度才有效,“如心率每分钟达到140次到150次,才算达标。”医生还会根据每周测量的数据有针对性地给出饮食和用药调整建议,24小时随时回复家长的疑问。
建议
对患儿要多鼓励多陪伴
石琳和刘杨经常会收到患儿父母发来的私信,看见好吃的孩子的眼睛都快冒绿光了!”面对这种情况,石琳的办法是:先给予鼓励,树立目标;再用方法,培养起习惯;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,要多陪伴孩子。
石琳注意到,来门诊的高血压患儿,往往情绪都不太好。身体胖了没劲儿,看到凳子就想坐下来,捧着手机无精打采,眼神躲闪不想交流。
“在家做健康管理,家长一定要多鼓励孩子。”石琳结合门诊经验给家长们出招儿,比如隔半个月就让孩子给医生发几张照片,“你看,最近又瘦了点儿,小下巴都出来啦。”遇到执行困难的时候,不要随意去指责孩子,可以先把计划制定出来,培养好习惯。石琳团队指导家长把饮食运动处方转成表格,记录每天的体重、血压值等,完成目标了,就贴上一朵小红花。
还有最重要的就是陪伴。“很多家长,把减肥这个事情都压在孩子身上,这肯定不行。最理想的状态,是跟孩子一块做。”石琳对此很有感触。在群里,降压效果最明显的也是这些家庭。孩子在前边跑,家长在后边追;选择趣味性运动,如一起打篮球、打羽毛球等;不要整天白菜、萝卜,花点心思就能让蔬菜变美味……
越来越多的孩子坚持了下来。“这几天,我们对过去一年的数据进行了统计,经过饮食运动管理及规律的用药随访,30%的高血压患儿已停药或减量服用。”石琳说。
“慢病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虽然有困难,但做好了,同样会让孩子受益一生。”石琳说,家长要有信心,如果只是轻中度的血压升高,不合并有心脏、肾脏、眼底等器官损害,及时通过生活方式干预,完全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。
在群里做健康指导,医生们往往要付出比出门诊更大的精力,而且是无偿的,但石琳觉得,“团队正在做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。”见到减肥成功的孩子,是她最开心的事。通过健康管理,孩子不光收获了健康,恢复了自信,和父母的感情也变得更加融洽。(记者 杨绪军 通讯员 池杨)
原标题:这一年高血压孩子突然多了